2023/12/19

狂想當代劇本集|全新公開

歷史記憶系列《逆旅》《島上的最後晚餐》《非常上訴》

 

----------------------------------------------------------------

【狂想當代劇本集─歷史記憶系列】

《逆旅》《島上的最後晚餐》《非常上訴》

_2

誠品線上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010642682539397004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5003

三民書店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12995954

Pchome24小時購物書店 https://24h.pchome.com.tw/books/prod/DJAM0H-A900HBO9W

詹氏書店(團購24本) https://www.pcstore.com.tw/archbook/M86863172.htm

 

----------------------------------------------------------------

 

三個劇本,輾轉不同時空

巨觀洪流歷史與小人物們的生命記憶

昔日、此刻與未來的話語--

岩層般堆壘出屬於我們的島嶼

 

狂想當代劇本集《逆旅》

在人生月台來去往返,透過文字鋪設的時間軌道,

既通往記憶,也通往記憶以外的流亡他方

 

「《逆旅》這本小說不只是一個線性的故事而已,而更像是多重面向、蜂巢式的組合,這無疑更添加了將它改編成為劇本,甚至搬上戲劇舞台的困難。」--《逆旅》原著小說作者 郝譽翔

從女子追尋父親的生命旅途為起點,劇本以場幕遞換創造時空交錯帶出父親流離於中國、台灣的生命軌跡,並以個人生命史的微觀切角切入發生於澎湖的山東流亡學生事件這段歷史,同時帶入環繞於族群、家庭、愛情的情感漂流。《逆旅》以一只行李箱為喻,皮箱裡裝載著人生流離過程中,攜帶於身、無法放手的物品與記憶,然而到了故事最後,皮箱打開後究竟還留下的是什麼?如原作者郝譽翔所言,這個故事「並不只是在寫自己的家族故事而已,而是台灣社會一個活生生的切片,甚至隱喻。」而透過小說文字轉化而來的劇本中,這些流離的、被大部分人遺忘甚至噤聲的記憶切片終於有機會能夠展現在舞台上,透過重新搬演而重新進入社會的記憶裡。--狂想當代劇本集編輯 劉佳旻

 

狂想當代劇本集《島上的最後晚餐》

一個家族、四個女性,從食物記憶中縫補已佚失的歷史線索

 家族記憶的空白,亦是社會集體記憶被掩蓋的空白--白色恐怖時代另一面,那些女性的故事

 

「不要恐懼記憶,因我相信愛的記憶總能比恨來的深刻悠久。」--編劇 沈琬婷

對白色恐怖這段歷史的書寫,《島上的最後晚餐》從食物記憶的謎題展開,交織家族三代、四位女性的故事。第一代由政治受難者於火燒島生下的阿媽,到第三代太陽花學運世代的孫女之間,透過難以說明的食物「guni」,慢慢爬梳出政治犯遺族家中從不談論的那段記憶:儘管佚失片段,卻仍然使人念念不忘。本作從《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擷取靈感創作,刻畫白恐時代的另一種面向:屬於女性的面向。在男性缺席的家族裡,透過描述女性政治犯受難者與女性遺族如何處理家族中「不要談政治」的恐懼創傷,也讓被噤聲的歷史在當下找到發聲與出口。--狂想當代劇本集編輯編輯 劉佳旻

 

狂想當代劇本集《非常上訴》

一場未竟的審判,一個現實中沒有發生的平反

 

「我想在虛擬的劇場裡,提起一場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非常上訴。目的並不是自大地要為陳欽生、楊碧川兩位前輩平反,而是想透過法庭的形式,討論不法國家時期的國家暴力,讓它在劇場裡透過言說身體現形。」--狂想劇場導演 廖俊凱

以白色恐怖受難者前輩陳欽生與楊碧川案件為基礎,《非常上訴》一劇在創作上不僅是狂想劇場直面台灣歷史的代表作,更是實踐「紀錄劇場」的初次嘗試。劇本設定上,嘗試以紀錄劇場形式訴說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故事。由於劇本創作當時檔案尚未解密,因此編劇透過訪談、對話、檔案等材料接近當年的案情;另一方面,編劇亦透過與演員的協作,不僅設定開頭以演員現身帶入自身生命故事,交織出過去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傷痕,同時在演出中也以透過代理人機制由演員與前輩直接對話,轉化出極為獨特的劇本。《非常上訴》的法庭劇形式與台詞中拗口生澀的法律用語如何融入生命史講述,不僅是對劇本創作,對演出者、觀眾來說也同樣是挑戰;最後,整個劇本透過「國民評議員投票」來與現場觀眾的對話,也是這個劇本閱讀起來最意味深長、最值得玩味之處。--狂想當代劇本集編輯 劉佳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