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lank Memory
空白記憶
2023/12/03 14:30、16:30,共計二場次
國家人權博物館─仁愛樓2樓新式押房區 (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
*本創作受邀2022及2023年人權藝術生活節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序文:「凝視著歷史災難的現場,以倒退的姿勢,向未來邁進」。
狂想創作者林子寧、陳思潔、梁俊文,從文學作品中提煉,帶領觀眾走入監獄場域,鐵窗之中,行走觀看,歷史就在我們身體裡,從未過去。
狂想劇場《空白記憶》初始於劇團內部小型田野計畫,透過不義遺址踏查與作家讀書會,閱讀白色恐怖相關文學創作,由三位創作暨演出者,梁俊文、林子寧、陳思潔,透過單人表演的形式,各自轉譯為一場場微型展演短篇。
《一個漂亮的海軍中尉與他美麗的擦鞋童》創作者:梁俊文
梁俊文《一個漂亮的海軍中尉與他美麗的擦鞋童》,啟發自《霧航》作者馮馮1950年代時,離開左營,流浪到台北街頭自食其力的生命階段,他曾在這個時候遇見青年時期,在海軍相識的初戀情人。本作透過行為展演創作,探索「童年光景」、「白色恐怖的政治無意識」與「男色的啟蒙」。
《孤症》創作者:梁俊文
啟發自馮馮晚年出版的自傳小說《霧航》。作家的袒露寫真,直面個人的性/情感啟蒙與國家暴力之間的親密關係。其寫作的主觀精神世界的幻想、創造、衝突、抒情、懺悔,以及同性愛欲歷程,刻劃出一種情感主體的特殊認識方式,然而,在認識的路上,總有幸福的想望、愛的失落、恨的艱難、遺忘的渴望。本作以詩的身體誦演,思索空白的態度。以詩的自我儀式,喚回愛欲的前景。文本創作方面,凝視無法舉證的生命記憶,嘗試創造一種悼念與情感的位置。
《白紙上的恐懼》創作者:林子寧
以「靈魂與灰燼《流血的身體、寂寞的枯骨—側寫「白色恐怖」下雲林地區的兩位女性》」描述的政治受難者—高草為發想,呈現威權如何擠壓與扭曲,造成一個人的變形。高草在被特務逮捕時,適逢經期,而特務不讓她處理,且嫌棄她髒污。其後,在獄中逐漸承受不了恐懼的壓力而精神崩潰,曾多次咬破手指用血寫下自白書給蔣介石,有一次甚至是用經血。本作結合即時投影等科技手法,以當代意象詮釋歷史暴力。
《話語》創作者:陳思潔
啟發自黃崇凱《狄克生片語》(收錄於讓過去成為此刻:白色恐怖小說選卷二),小說中提到話語的內層與外層,對別人說的話語,可能藏著只有自己能理解的部分,以及可言語不可言語的情感,或語言的隱匿與揭露。本作透過在押房及園區遊走,探尋隱藏或遺失的物件和紙張,以非語言的話語/歌,時而和空氣/和自己/和觀者來對話,表達無以名狀的情感:「如果人和語言退回到原初狀態,若語言還沒有任何意義,語言還不存在, 事物還沒有名字,歷史正要開始。」
劇照精選
製作人員
藝術總監|廖俊凱
舞臺監督|張世諭、周雅文(2023)
劇團助理|郭孟昕
演出協力|陳君逸(2023)
劇團實習|李昇達
攝影|陳少維
錄影|楊芷欣(2023)
創作者|梁俊文、林子寧、陳思潔(依演出序)
《一個漂亮的海軍中尉與他的美麗擦鞋童》創作團隊名單
創作暨演出│梁俊文
創作顧問│李文皓
《孤症》創作團隊名單(2023)
編導│梁俊文
演員│黃健育
《白紙上的恐懼》創作團隊名單
創作暨演出│林子寧
音樂設計│張以均
影像設計暨執行│林蔚圻 (2023影像設計)
影像與音樂執行|黃彥勳(2023)
紙偶設計│郭孟昕
《話語》創作團隊名單
創作暨演出│陳思潔
音樂共同設計製作│徐岳緯(Ghosty)
- 2024.11
- 2024.06
- 2023.12
- 2020.08
- 2019.11
- 2018.12
- 2017.11
- 2018.05
- 2017.10
- 2015.11
- 2015.08
- 2014.11
- 2013.12
- 2013.12
- 2013.10
- 2012.11
- 2011.12
- 2011.05
- 2008.06
- 2006.03
-
Fantasy Theatre《What's your identity》
2024臺南藝術節—狂想劇場《限定認同》
-
Fantasy Theatre《Whispering Woods》
林間迴響
-
The Blank Memory
空白記憶
鐵窗之中,行走觀看,歷史就在我們身體裡,從未過去。
-
Unilateral Lockdown
單向封鎖
我們將嘗試在劇場中尋找,這場大傳染時代下的災疫,所帶來了現代性的隱諭,從政治、醫學、更甚是文化藝術的層面上,挖掘其複雜內核中揉合的當代意義。
-
Extraordinary Appeal
非常上訴
一段被噤聲的歷史,一堂臺灣人民必修的公民課
-
The Last Supper in the Burning Island
島上的最後晚餐
「不要恐懼記憶,因我相信愛的記憶總能比恨來的深刻悠久。」
-
幽冥物語
現代文學與劇場藝術、志怪小說與空間記憶 暨《逆旅》、《洗》之後,狂想劇場再一次以郝譽翔作品為題
-
客城慢慢行
2018客家桐花祭環境劇場
-
After Dark
黑夜之後
10/13-15華山烏梅劇院 11/04-05桃園展演中心
-
Undo
解
《解》從2008年日本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出發,以紀實材料交織虛構場景,將蒙太奇拼貼與普通的對話並置,在流動重複的短景中,試圖將隨機殺人置於更大的時代脈絡,勾勒出在個體趨近透明化過程中以及資本主義精神與話語底下,個人如何「被殺」、「自殺」乃至於「殺人」。
-
Flee by Night
夜奔
林沖為何而奔?紅拂為何而逃?以林沖、紅拂女在暗夜奔逃,探討「奔」的本質,而對照於現代,無論是過去或現在,個人的處境,放置於大環境中,他/她該如何抉擇與面對?--關於逃脫與對抗、體制與反叛、恐懼與勇氣、生存與死亡的永恆命題。
-
Wash
洗
狂想劇場首度以策展的創作模式,連結了過去四齣戲的厲害演員:《賊變》陸弈靜、《I'm the man》黃民安、《台北日和》賴舒勤、《北方意念》許家玲,以郝譽翔的文學作為觸發,在具歷史的老房子裡,帶領觀眾遊走於空間創作演出。
-
The Idea of North
北方意念
取材自顧爾德「對位式」廣播實驗劇《孤獨三部曲》的第一部《北方意念》。廣播情境在一列行駛前往北方的火車上,車上人們各自抒發對於北極生活的意見,想像北方。一場關於顧爾德的想像提問,揮灑意念的實驗作品,與觀眾共同探討人生本質命題,現代人的孤寂,亦同時向我們喜愛的藝術家─顧爾德致敬。
-
Taipei Biyori
台北日和
在人手一機的時代,攝影跟呼吸一樣稀鬆平常。我們隨照隨分享,以攝影紀錄、捕捉生活片段來凝結時間,似乎成了自我療癒的一種方式。本演出從觀念出發,將靜態的攝影轉化為流動的表演,探討拍與被拍之間,看與被看之間有許多趣味與關係在角力。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荒木經惟,只要你願意睜開雙眼觀察每個看似尋常的細節,就可以發現每個人及每個世代存在的獨特性。
-
Homeless
寄居
人屆中年、庸庸碌碌的華忠,好不容易辛苦繳完房貸,與懷胎數月的老婆麗貞開心入厝,對未來充滿了憧慬與期待,隨著婆婆的搬入、海砂屋問題的顯露,家,開始逐漸崩解...。
-
I'm the man
I'm the man
阿浩、小康、王子東是從小到大的死黨,高中時皆暗戀同班同學子晴。畢業後浩與東離開城市發展,康則留在鄉下工作。三十歲的他們,因緣際會又碰在一塊,卻無意間掀開了過去種種的隱瞞,導致了彼此關係的改變。他們相互揶揄、相互取樂,關於夢,關於挫敗關於生命中不得不的面對。
-
A Journey to return
逆旅
改編自郝譽翔作家小說逆旅,描寫父親從山東到台灣的流亡生涯,在1949年跟隨了難民潮,流落到澎湖遭遇713事件,他頂替死者的名字逃至台灣。從此,父親在島嶼裡漂流,為的只是再度回到故鄉,但是故鄉已不再是故鄉。五十年後,女兒尋著父親過往的足跡,撿拾父親在歷史上遺失的記憶碎片,在文字裡安頓父親流浪的靈魂。
-
Cheat to Cheat
賊變
一個偽裝成房客的強盜,闖入打算分租房間的獨居老太婆家中,盲眼的老太婆使強盜起了惻隱之心,決定繼續佯裝 ...為了掩飾自己最初的犯罪動機,加上情感的推波助瀾,偽裝成房客的強盜數度變換身份,兩人就此展開一連串道德與情感拉鋸戰。而謊言,卻成為明哲保身的唯一條件…。
-
Copenhagen
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場景設定在一個時空不明確的所在,故事以形而上的層面來處理 " 哥本哈根 " 這個歷史事件,讓事件本身和科學理論、政治、人性、道德觀點等互相影射,進而達於某種類似生命哲學的領悟,藉由歷史來探討現在。
-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夢的解析
佛洛伊德開始寫下自己與病人的夢,現實與夢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至此醫師與病患的界限就像夢與現實的界限一樣已無法分辨,佛洛伊德開始希望在夢中沉沉的睡去,書寫與治療對他已不再重要……